-
谘询专家/台湾预防保健协会理事长、药师赵顺荣
98%国人缺乏维生素D
根据卫福部,国内仅16岁与1944岁男性,以及6岁以下的女性,维生素D摄取量达标,其余年龄层的男女,维生素D都摄取不足,其中又以1344岁女性最为普遍。台湾预防保健协会理事长、药师赵顺荣观察发现,高达98%国人缺乏维生素D,每日都无法达到建议摄取量1015微克,堪称是,尤其女性、年长者更容易缺乏,可能与阳光照射不足、食物摄取不及皮肤合成降低有关。
赵顺荣指出,人体血液中一旦缺乏维生素D,就可能产生许多疾病,维生素D缺乏容易儿童龋齿、佝偻症、牙龈炎、牙周炎、肠胃不适、慢性疲劳、肌肉痠痛、偏头痛、半夜抽筋、失眠、肥胖,以及罹患骨质疏鬆症、自体免疫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癌症、糖尿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失智症。也容易荷尔蒙失调、免疫力低下,导致月经失调、经痛、不孕、掉髮、代谢异常、皮肤乾燥、伤口癒合变慢,以及情绪低落,造成焦虑、忧郁,就连感染新冠肺炎的机率也较高。
维生素D的10大好处
近年医药界发现维生素D,不仅是维生素或营养素而已,也已被证实是具多重生理作用的。赵顺荣强调,维生素D可藉由调控基因影响全身健康,是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及健康的重要营养素;根据多篇临床研究,列出维生素D的10大好处:
1.巩固骨骼健康
维生素D在小肠内能促进钙质吸收,维持适当的血钙与磷浓度,帮助骨骼与牙齿生长发育,并促进释放骨钙,让骨骼矿物化正常,预防罹患佝偻症、骨软化症、骨质疏鬆症及骨折,也能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功能,预防低血钙引起的肌肉抽搐。
2.保护心脏血管
研究发现,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低下,罹患心脏病机率增加45%,脑中风增加78%。维生素D可以抑制发炎,对抗血管内壁发炎、减少动脉硬化及狭窄,刺激产生一氧化氮,扩张动脉管径、降低血压,预防心肌肥大及心肌梗塞。
3.降低癌症
研究显示,血液中维生素D不足会增加癌症发生率,尤其是大肠癌,而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大于40ng/mL,罹患癌症风险可减少67%;较高的维生素D浓度与较低的癌症死亡率与疾病恶化速度有关。维生素D可以免疫调节功能,刺激製造B淋巴球及T淋巴球,同时抑制癌细胞生长,促进癌细胞凋亡、减少癌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。
4.预防呼吸道疾病
研究显示,维生素D缺乏,会增加感冒、鼻窦炎、中耳炎、流感、支气管炎、气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肺炎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,连带影响肺部功能。维生素D能活化免疫系统,增强黏膜功能、降低发炎反应,保护呼吸道健康。
5.预防糖尿病
研究显示,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,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较高,可以帮助改善血糖,预防罹患糖尿病及降低洗肾风险。胰脏β细胞上有维生素D受体,维生素D具有提升胰岛素敏感度的功能,同时调节血钙平衡,若是维生素D不足,会影响胰岛素分泌。
6.帮助男女生殖能力
研究发现,维生素D缺乏恐容易不孕,也会造成男性的精虫数量减少。维生素D是类固醇类荷尔蒙,会影响雌性及雄性荷尔蒙的产生,维持女性子宫及子宫内膜的生长,提高怀孕、降低流产机率,以及男性的睪丸及阴茎勃起的良好功能。
7.改善慢性疼痛
研究证实,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较低,与慢性疼痛呈现高度相关,发生关节疼痛、肌肉痠痛及偏头痛的风险,高出24倍。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周边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功能,降低疼痛耐受度;而慢性发炎是造成慢性疼痛的主因之一,维生素D具有抑制发炎的作用。
8.预防失智症
研究发现,维生素D缺乏与血管性失智症有关,明显提升年长者认知障碍机率,而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大于50ng/mL,可显着降低失智症的风险。维生素D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及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,有助于促进神经元活络、减少β类澱粉样斑块堆积,保护脑部健康。
9.改善睡眠品质
研究发现,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不足者,发生睡眠障碍比例较高。维生素D能促进血清素的製造与释放,直接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,帮助改善睡眠品质。
10.降低染疫及后遗症风险
研究显示,维生素D缺乏者感染新冠肺炎风险增加77%,而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足够的人,只有12%感染新冠肺炎,且维生素D缺乏者染疫发生重症、死亡机率也较高。维生素D可以增强先天免疫力,降低新冠肺炎感染机率,且维生素D可调节后天免疫功能,帮助清除病毒并减少发炎反应,对长新冠后遗症有缓解的好处。
3方式摄取维生素D
赵顺荣说明,维生素D可透过日晒自行合成,又称为,或从食物中摄取;而阳光照射主要是合成维生素D3,食物则可提供维生素D2及D3。对人体而言,维生素D3的利用率较佳。
1.每天日晒15分钟
日晒是人体摄取维生素D最主要的方式,经由太阳照射于皮肤表面自行合成,每天日晒15分钟即可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,建议时间为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,让脸部及手脚曝晒到阳光,但不可涂抹防晒乳或隔着玻璃,因此最好避开中午烈日时段,以免紫外线过强,造成皮肤晒伤。
2.富含维生素D食物
天然食物中,维生素D2的食物来源以植物类为主,例如:黑木耳、乾香菇、蘑菇、黄豆、豆浆、全榖、燕麦、藻类;维生素D3的食物来源则以肉类为主,尤其是鱼肝油及油脂丰富的鱼类,包括如:鲑鱼、鲔鱼、鲭鱼、秋刀鱼、沙丁鱼,以及鸭肉、牡蛎、蛋黄、肝脏、全脂牛奶。而动物性维生素D3在体内转化效率为植物性维生素D2的1.73倍之多。
3.补充维他命D
当维生素D缺乏,且无法藉由日照及饮食方式改善,如婴幼儿、少晒太阳、年长者、肠胃道疾病者,建议可以补充维他命D,12个月以下上限为25微克(1000IU/日),1岁以上为50微克(2000IU/日)。由于维他命D为脂溶性维生素,需饮食中的油脂协助维生素D的吸收,因此建议在饭后补充并固定餐期服用,可达到最好的吸收效果。
维他命D过量 心脏病、肾结石风险增
根据卫福部公布,国人膳食营养素之维生素D参考摄取量,050岁每日可摄取10微克(400IU/日),怀孕与哺乳期不需另外增加;因老化过程中,维生素D浓度会降低,50岁以上建议量则提高至15微克(600IU/日)。赵顺荣提醒,维他命D摄取过量可能造成维生素D中毒,因维他命D促进小肠细胞吸收过多钙及骨骼中矿物质所致,产生高血钙症及高尿钙症的现象,导致肾脏的浓缩尿液机制失常,容易出现噁心、呕吐、头晕、头痛、便祕、腹泻、频尿、异常口渴、食慾不振、疲劳、消瘦、肌肉无力、关节疼痛、高血压及心律不整等不适症状。若是长时间没有获得改善,血管及组织会开始钙化,损害血管、心脏及肾脏,造成主动脉瓣膜钙化或狭窄,增加心脏病死亡风险,以及肾结石、肾钙化或肾功能丧失。
补充维他命D 不会造成失智
近日国卫院研究发现,年长者长期服用维生素D,失智症风险高1.8倍,而失智症患者长期服用维生素D的死亡风险,更增加2.17倍。赵顺荣说明,研究中的维生素D是指活性维生素D(骨化三醇),属于处方药,通常用来治疗佝偻症、副甲状腺机能低下症、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低血钙症,以及停经后妇女患有脊椎压迫性骨折或髋骨骨折;而民众可自行购买的维他命D,为合成的非活性维生素D3(胆促钙醇),属于食品级,通常作为营养补充品,人体需要时才会在细胞内转换成活性发挥作用,并不会造成失智症的副作用。
延伸阅读:
维他命别乱吃!一张表看与药物的交互作用,也是重点现代女性最需要5种维他命!钙片、鱼油、B群、益生菌,怎么吃比较好?A醇该怎么用?有没有副作用?保养专家都认同的抗老维他命A产品,这样挑!免责声明:肌肤保养品使用后状况会依个人使用方法及肌肤状况而有所不同,并请配合正确使用方法。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