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猪抖音同号
![]()
雅安,男子家有7座祖坟因修路搬迁,这事儿在我们村闹腾了小半年,连镇上茶馆说书的都拿它当段子讲。起因是老陈家那档子事——60年前嫁去陕西的姑姑刘桂兰,突然背着个蓝布包袱回来了,一进门就跟嫂子张翠华说:“嫂子,迁坟的补偿款,我得分一份。”张翠华手里正择着菜,听这话“啪”地把菜扔盆里:“你怕不是老糊涂了?60年不沾家,坟头草多高你知道不?现在要钱了,早干啥去了?”
刘桂兰今年78了,背有点驼,头发白了大半,可嗓门亮得很:“我是陈家的闺女,我哥没了,我就是直系后代!老祖宗的东西,凭啥没我的份?”这话跟炸雷似的,街坊四邻都围过来看热闹。我当时正好在隔壁李婶家串门,听张翠华的儿子小伟跟我们说,他娘气得晚饭都没吃,蹲在门槛上抽了半包烟,嘴里嘟囔:“当年她走的时候才18,我跟她哥凑了50块钱给她当嫁妆,现在倒好,回来讨债了!”
其实刘桂兰也有她的委屈。我后来在村口碰到她,她正坐在石墩上抹眼泪,说自己不是图钱。“我嫁过去那年头,火车要坐三天三夜,后来生了娃,日子紧巴,想回也回不来。”她从蓝布包袱里掏出个旧手绢包,打开是一沓泛黄的信,“这是我哥当年给我写的,说家里一切都好,让我放心。后来哥没了,信就断了,要不是去年堂弟打电话说迁坟,我都快忘了老家后山那几座坟长啥样了。”她摩挲着信纸上的字,“可我是从陈家走出去的,老祖宗迁坟,我这个当闺女的,连口汤都喝不上?”
张翠华这边也不是没道理。小伟给我看过照片,前几年清明,山上起大风,把最老的那座祖坟顶给掀了块砖,张翠华找了两个瓦匠,买了水泥砂石,在山上守了两天才修好,光材料费就花了1800。“每年清明,我娘都要提前腌好腊肉,煮好鸡蛋,带着我去山上,除草、添土、烧纸,一忙就是大半天。”小伟叹口气,“我姑倒好,60年,别说扫墓,连个电话都没打过。”
村里老支书来调解过两次。第一次说:“桂兰你嫂子辛苦,你少要点,意思意思。”刘桂兰脖子一梗:“我不是少要点,我是要个名分!”第二次老支书又说:“翠华,她毕竟是你小姑子,哥不在了,姐妹情分还在。”张翠华把账本拍桌上:“情分?这些年修坟花的钱、扫墓的油钱,你让她给我报了?”
调解不成,刘桂兰真就把张翠华和小伟告上了法庭。开庭那天,小伟开车拉着张翠华去的,刘桂兰是自己坐火车回来的,拄着个拐杖,一步一挪地进了法院。村里人都说:“这老姐妹,真是要撕破脸了。”
结果判决下来,谁都没想到——法院判刘桂兰分得补偿款8000块。张翠华拿到判决书,半天没说话,后来跟小伟说:“给吧,8000就8000,她也不容易。”第二天小伟就给刘桂兰转了钱,还发了条微信:“姑,钱收到没?新坟在西山公墓,周末我开车接您去看看?”
刘桂兰收到钱那天,在屋里哭了一下午。后来她没让小伟接,自己坐公交去了公墓。远远看见张翠华蹲在坟前摆供品,小伟正拿抹布擦墓碑。她慢慢走过去,声音有点哑:“嫂子,我来看看。”张翠华抬头看见她,愣了一下,往旁边挪了挪:“来了就好,给你哥和爹妈烧柱香。”
现在村里人还常说这事儿。有人说刘桂兰不该要钱,有人说张翠华心善。我倒觉得,老祖宗留下的不光是坟,还有那份念想。钱分多少不重要,重要的是那份血浓于水的情分,没断就好